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不同成分、温度条件下钢液的表面张力计算方法
> 表面活性剂提高油田污水回注效率的机理研究
> 混合型生物洗油菌发酵上清液的表面张力值测定(一)
> 泡沫形成的原理是什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何可以作为起泡剂?
> 气体富集、杂质对固-液界面纳米气泡接触角的影响——结果与讨论、结论
> Delta-8食用餐食后人体内十二指肠液的组成及性质——摘要、介绍、材料和方法
> Delta-8食用餐食后人体内十二指肠液的组成及性质——结果和讨论、结论、致谢!
> 如何测量纯净水和硅油、纯净水和乙酸乙酯间的界面张力
> 一滴水缓慢落到非常光滑的平面上,接触面积会有多大?
> 磺酸基团修饰水滑石LB复合薄膜自组装机理及酸致变色特性(二)
推荐新闻Info
-
> 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原理、缺点及改进方法
> 手机实验软件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VS传统实验效果比较
> 基于液-液界面张力(γL–L)的界面调控非均相微乳电解液设计新策略
> 不同温度下可溶解聚乙二醇低共熔溶剂的密度、电导率、表面张力等性质(二)
> 不同温度下可溶解聚乙二醇低共熔溶剂的密度、电导率、表面张力等性质(一)
> 表面张力测量科学:从经典原理到现代智能操作(以Kibron深夜黄色网站为例)
> 小桐子生物柴油制备方法、氧化程度与表面张力的相关性分析(二)
> 小桐子生物柴油制备方法、氧化程度与表面张力的相关性分析(一)
> 稀薄氧压下原位生长铜薄膜的氧化程度研究
> 利用气体分析仪、成人深夜视频在线观看等研究DOC和DPF对柴油机排放性能影响
不同温度下可溶解聚乙二醇低共熔溶剂的密度、电导率、表面张力等性质(二)
来源:安徽化工 浏览 29 次 发布时间:2025-08-18
2.3电导率
表2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电导率随温度变化
图3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
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的电导率与温度变化的数据如表2所示。电导率对于电化学应用非常重要。通常,电导率可能与电荷载体的迁移率有关,而不是它们的数量。图3显示了在303.15 K~323.15 K范围内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其中氯化锌与1,2-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4。观察到电导率落在70μS·cm-1~570μS·cm-1的范围内,电导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单调增加,与之前的研究结论一致。由于温度升高导致分子热运动增强和氢键的弱化。当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 000 g/mol时,聚乙二醇浓度为1 wt%、3 wt%、5 wt%和10 wt%。电导率的大小与聚乙二醇的浓度相反,可能因为粘度随聚乙二醇浓度增加而升高。当聚乙二醇浓度为1 wt%时,溶液电导率随着分子量增加而增大,因为相同浓度的聚乙二醇,随着分子量增大,则导致聚合物链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沿聚合物链的氢键位点密度降低,最终导致混合物中氢键弱化。溶液粘度随着聚乙二醇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粘度增加主要是聚乙二醇分子引起的,但能够导电的分子的运动能力总体还是加强。
2.4表面张力
图4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在303.15 K下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
图4表明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在303.15 K下表面张力随聚乙二醇浓度的变化情况,聚乙二醇的浓度分别为1 wt%、3 wt%、5 wt%和10 wt%,分子量分别为1 000 g/mol、6 000 g/mol和10 000 g/mol,氯化锌与1,2-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4。表面张力的数值在40 mN/m~45 mN/m的范围内。表面张力随着聚乙二醇浓度升高而增加,并且在所研究的范围内随着聚乙二醇分子量增加而增加,同时,溶液的粘度随着聚乙二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些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规律相似。根据孔理论,溶液的平均孔尺寸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k是玻尔兹曼常数,γ是温度T下的表面张力。结果列于表3中。孔的尺寸范围在1.63 A˚~1.69 A˚的范围内。此外,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的孔尺寸随聚乙二醇浓度和分子量的升高而降低,这与聚乙二醇浓度的变化引起电导率随聚乙二醇分子量的变化一致,而与聚乙二醇浓度引起粘度的变化相反。
表3在303.15 K下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的孔径
2.5密度与粘度的关联
使用Doolittle型方程将表观粘度与密度数据进行关联,如以下方程所示:
式中:A和B是常数,ρ是密度,V0是密堆体积。所关联的结果列于表4中,包括A、B、V0相关系数和平均绝对偏差(AAD)。密度已经非常成功地被用于和粘度进行关联。正如前人报道,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的表观粘度随密度增加而降低。表4中密堆体积在0.72~0.76 cm3/g的范围内,并且分子量为10 000 g/mol、6 000 g/mol、1 000 g/mol聚乙二醇都显示出随聚乙二醇浓度增加而增加。聚乙二醇浓度相同时,密堆体积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图5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表观粘度随密度变化曲线图
表4 Doolittle方程关联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密度与表观粘度的相关参数
注:氯化锌/1,2-丙二醇摩尔比为1∶4;a平均绝对偏差按下式计算,其中Xexp、Xcalc是实验和计算值,N是数据点的总数
3结论
本研究中,深夜视频在线观看发现了一种可以溶解聚乙二醇的低共熔溶剂。测定不同体系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表观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等性质。研究发现,温度的升高导致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密度和粘度降低,同时导电率增加,这是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增强和氢键的弱化原因。随着聚乙二醇浓度的增加,密度和电导率显著降低,而表面张力和粘度增加,这可能是因为聚乙二醇链“末端”效应和链缠结的增强以及氢键的弱化。随着聚乙二醇分子量的增加,粘度、界面张力和电导率增加而密度下降,这可以通过聚乙二醇链“末端”效应、聚乙二醇链缠结和氢键的变化来解释。对于所研究的聚乙二醇/氯化锌/1,2-丙二醇溶液密堆体积在0.72~0.76 cm3/g范围内并且随聚乙二醇浓度和分子量升高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