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推荐新闻Info
-
> 高盐低渗油藏中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多段塞调驱机理与应用效果(三)
> 高盐低渗油藏中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多段塞调驱机理与应用效果(二)
> 高盐低渗油藏中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多段塞调驱机理与应用效果(一)
> 钠钾离子浓度对矿井水和纯水表面张力、喷雾雾化特性的影响(三)
> 钠钾离子浓度对矿井水和纯水表面张力、喷雾雾化特性的影响(二)
> 钠钾离子浓度对矿井水和纯水表面张力、喷雾雾化特性的影响(一)
> Layzer模型与Zufiria模型研究界面张力对Rayleigh-Taylor气泡不稳定性的影响
> 深过冷Ni-15%Sn合金熔体表面张力的实验研究与应用前景
> 表面张力在微孔曝气法制备微气泡中的核心作用——基于实验研究的深度解析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表面张力及对L-薄荷醇的缓释作用(三)
高盐低渗油藏中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多段塞调驱机理与应用效果(二)
来源: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浏览 17 次 发布时间:2025-11-05
1.2.5黏弹性测试
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将质量分数为2.7%的ACS-2高黏表面活性剂体系溶液装入哈克MARSⅢ流变仪中,测定复配表面活性剂的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随剪切频率(f=0.1~10.0 Hz)的变化情况。
1.2.6黏温性能测试
设置温度分别为25℃、35℃、45℃、55℃和65℃。采用BROOKFIELD DV-Ⅱ以转速200 r/min对质量分数为2.7%的ACS-2高黏表面活性剂体系溶液进行黏度测试。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观察其黏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1.2.7多段塞驱双岩心实验
将洗油烘干后的天然标准岩心装入岩心夹持器中,依次注入饱和地层水、饱和油,然后进行水驱后,注入大段塞、进行水驱,最后注入小段塞+大段塞,依次计算水驱、注大段塞驱和注入小段塞+大段塞驱的驱油效率。
2.结果与讨论
2.1表面活性剂体系含量优化
图1为OBU-3低黏表面活性剂体系含量对界面张力和水相黏度的影响。从图1可看出:随着OBU-3含量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水相黏度略增加;在OBU-3质量分数为0.2%~0.4%时,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较快;在0.4%~0.8%时油水界面张力下降较慢。考虑表面活性剂在岩石吸附的损失,确定OBU-3低黏表面活性剂体系质量分数为0.5%,此时油/水界面张力值为1.9×10−3 mN/m。
图1 OBU-3低黏表面活性剂体系含量对界面张力和水相黏度的影响
图2为ACS-2高黏表面活性剂体系含量对界面张力和水相黏度的影响。从图2可看出:随着ACS-2质量分数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水相黏度增加;在ACS-2质量分数为1.2%~2.1%时,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较快;水相黏度增加较快,在ACS-2质量分数为2.1%~3.3%时,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较慢,水相黏度进一步增加。综合考虑水相黏度对注入性的影响(黏度太高,注入困难),确定ACS-2高黏表面活性剂体系质量分数为2.7%,此时黏度为38.2 mPa·s,没有超过业界认为低渗油藏的黏度上限(40 mPa·s)。
图2 ACS-2高黏表面活性剂体系含量对界面张力和水相黏度的影响
2.2 OBU-3低黏表面活性剂体系性能评价
2.2.1乳化性
图3为在45℃放置24 h后不同油水体积比条件下OBU-3低黏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油水的乳化情况。从图3可看出,部分乳液分层严重,破乳效果较好。OBU-3对油水的乳化程度随着油水体积比的增加而减小,油水体积比为4∶1、3∶1、2∶1、1∶1时分离出的水颜色较浅,油水分离效果较好。
图3不同油水比的乳化情况
2.2.2静态吸附性
图4为使用岩心粉对质量分数为0.5%的OBU-3溶液重复进行10次吸附实验后的油水界面张力情况。从图4可看出:随着吸附次数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增加;经过10次吸附后,油水界面张力仍在超低界面张力范围内。这说明OBU-3低黏表面活性剂体系在岩心上吸附较少,吸附多次后,在油水界面上仍足以使界面张力处于超低值,满足驱油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
图4吸附次数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2.2.3润湿性
图5为OBU-3低黏表面活性剂体系中OBU-3含量对原油处理岩石薄片后接触角的影响。从图5可看出,随着OBU-3含量的增大,接触角逐渐降低。低黏表面活性剂体系含量增加,吸附达到饱和,导致油水界面张力变小,在相同条件下的吸附量少,反过来对润湿性(接触角)的改变较小。OBU-3与原油处理后的岩心表面接触角表明,OBU-3能使岩心表面由亲油性向亲水性转变,符合油藏驱油的要求。
图5 OBU-3质量分数对原油处理岩石薄片后接触角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