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重烷基苯磺酸盐化学性质、界面性质和驱油机理研究(一)
> 不同浓度6∶2氟调磺酸的表面张力测定仪器及结果(一)
> 降低涤棉面料环保型低温精练剂表面张力的方法与技术方案
> 海上抗超高温低渗透储层钻开液配方设计及应用效果(三)
> Delta-8 动物胃肠道体内中药物的溶解度的测定——材料和方法
> W/O型Pickering乳液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油藏环境中离子强度与类型、温度对烷基苯磺酸盐溶液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 基于界面张力弛豫法考察羟基取代烷基苯磺酸盐的界面扩张流变性质(三)
> 316L不锈钢粉末电子束熔化成形的熔合机制的研究(二)
> 新型多功能解堵体系-单相酸体系乳化、界面张力测定及现场应用效果(二)
推荐新闻Info
-
> 印刷掉墨现象:真空喷铝转移纸储存时间与涂层表面张力、结合牢度关联性研究(三)
> 印刷掉墨现象:真空喷铝转移纸储存时间与涂层表面张力、结合牢度关联性研究(二)
> 印刷掉墨现象:真空喷铝转移纸储存时间与涂层表面张力、结合牢度关联性研究(一)
> 煤体润湿性与水溶液表面张力关系的实验分析【下】
> 煤体润湿性与水溶液表面张力关系的实验分析【上】
> 基于粒径、速度、表面张力、黏度测定揭示尘粒−雾滴碰撞行为规律(四)
> 基于粒径、速度、表面张力、黏度测定揭示尘粒−雾滴碰撞行为规律(三)
> 基于粒径、速度、表面张力、黏度测定揭示尘粒−雾滴碰撞行为规律(二)
> 基于粒径、速度、表面张力、黏度测定揭示尘粒−雾滴碰撞行为规律(一)
> 高盐低渗油藏中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多段塞调驱机理与应用效果(三)
印刷掉墨现象:真空喷铝转移纸储存时间与涂层表面张力、结合牢度关联性研究(二)
来源:包装工程 浏览 10 次 发布时间:2025-11-10
1.4测试方法
油墨结合牢度测试:按照GB/T 13217.7—2009《液体油墨附着牢度检验方法》采用圆盘剥离机测试,以未拉掉的油墨层面积进行表征,结合牢度≥95%为合格,油墨层结合牢度按按式(1)计算。
式中:A为油墨层结合牢度;A₁为油墨层的格数;A₂为被揭去的油墨层的格数。
表面张力测试:按照GB/T 14216—2008《塑料膜和片润湿张力的测定》配制表面张力为26~56 mN/m的液体,用棉签蘸取表面张力不同的液体涂布面积6 cm²以上,测试表面张力,若2 s基本不收缩,重复3次则判为合格值。
涂层结合牢度测试:按照GB/T 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测试涂层结合牢度。
傅里叶红外变换测试(FTIR):按照GB/T 6040—2019《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规定的方法测试转移涂层的红外谱图,通过谱图来判定转移涂层是否出现本质变化。测试范围为600~4 000 cm⁻¹,扫描次数定为32次,分辨率为4 cm⁻¹。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按照GB/T 19500—2004《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方法通则》规定的方法来定性所含物质及其含量。X射线源采用Al Kα,X射线束斑直径为500μm,能谱扫描范围为0~1 360 eV,宽幅扫描间距为1 eV,能量分析器固定透过能为100 eV。窄幅扫描间距为0.1 eV,能量分析器固定透过能为30 eV。
涂层耐温性测试:采用五点梯度热封仪检测,热封压力为100 kPa,热封时间为1 s,受压平板温度为40℃,热封条温度为110~160℃。
检测步骤:启动热封仪,待热封温度达到设定值,稳定10 min;将待测面朝上置于仪器受压平板,按下按钮测试;取下试样并在各热压部位记录所对应的热封条温度;目视观察试样表面的热压部位,耐热温度以试样表面无明显变色和起皱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表示。同一样品在耐热温度下重复检测3次,表面应均无明显变色和起皱。
涂层耐溶剂性测试:按照GB/T 23989—2009《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法》测试涂层的耐溶剂性。
2结果与讨论
2.1油墨结合牢度测试
将储存6—18个月的样品使用UV刮墨机手工刮墨模拟印刷,通过圆盘剥离机测试其油墨结合牢度,测得数据见表1。储存时间15个月以内时,样品的油墨结合牢度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未拉掉的油墨层面积均为100%。储存18个月后,印刷油墨与转移涂层的附着力明显变差,未拉掉的油墨层面积仅为10%,见图1。这与行业内常遇到的问题——放置时间一年以上的真空喷铝转移纸在胶印过程中出现的印刷掉墨现象相符。为了分析其具体原因,笔者首先按照行业内的一般经验分别测试了转移涂层的结合牢度和样品的表面张力,再对样品表面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并最终对转移涂层的耐溶剂和耐温的功能性进行了测试。
表1同一样品在不同储存时间下的油墨结合牢度
图1同一样品在不同储存时间下的油墨结合牢度实物图
2.2表面张力测试
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下,测试样品在不同储存时间下的表面张力,测得数据见表2。由表2可知,样品转移涂层刚开始成膜时的表面张力为40 mN/m,且样品储存6个月以内的表面张力基本保持不变。7—9个月出现衰退,降低为38 mN/m,符合真空喷铝纸行业标准(BB/T 0054—2010)。储存12个月至18个月的纸样表面张力仅为36 mN/m,但并未在储存18个月时出现进一步的明显降低。显然,纸样的表面张力缓慢降低并不能解释2.1节中出现的18个月印刷油墨与转移涂层的附着力差的问题。再根据相关研究,表面张力≥38 mN/m的要求,并不直接适用于转移纸印刷的质量控制,特别是用于UV胶印的真空喷铝转移纸的转移涂层。胶印印刷适应性并不完全由表面张力所决定。
表2同一样品在不同储存时间下的表面张力
2.3涂层结合牢度测试
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下,测试样品在不同储存时间下的涂层结合牢度。在真空镀铝时,涂层是铝原子附着的载体,因此与铝原子的接触附着十分重要,而且要有利于铝原子附着和排列,这就要求涂层与铝原子有良好的结合力。使用3M810胶带平贴于纸面60 s后45°快拉,并在强光下观察表面涂层是否有脱落。测得数据见表3,所有样品涂层均未脱落。显而易见,纸样涂层的层间结合力及涂层与底纸的结合力在储存一年后依然符合相关要求,并未出现突然变差的情况,证明掉墨现象并非由涂层牢度不佳导致。
表3同一样品在不同储存时间下的涂层结合牢度
2.4傅里叶红外变换测试(FTIR)
为了探究表面转移涂层是否发生了结构变化,对不同储存时间下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见图2。可以看出,储存时间为6—18个月的样品的红外谱图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谱图的一致性证明了喷铝纸表面转移涂层的基本结构并未随着时间发生明显变化,即掉墨现象的出现并非由于转移涂层出现结构变化导致。根据相关研究,喷铝纸在储存的时候,纸张及涂层中添加的助剂,环境介质中的水分子、油污和空气等小分子物质会通过吸附、扩散、迁移和凝集等作用,甚至键合等途径,在转移涂层表面形成低分子物质的富集区,即弱界面层,降低了转移涂层的表面张力,并使其印刷适性变差。





